好运酒业 - 亳州市好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酒文化
当前位置:首 页 > 白酒文化
 

“好运人家”酒百首诗词—004

作者:haoyunjiuye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1/29  点击:5553
             《壬子元日》     于右任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徘徊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


        这首诗写于1912年2月18日。此时正是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初建之时。

       于右任生于1879年,陕西三原人,祖籍陕西泾阳县。原名伯循,字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右任”原是他的笔名,既是“诱人”的谐音,亦暗含反清之意。因我国一向以“左衽”来指受异族统治,故“右衽”便有反异族统治的意思;而“右任” 之“任”,正是“衽”的谐音。

       他两岁丧母,由伯母抚育成人。幼时家贫,6岁牧羊,差点葬身狼口。17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出逃西安。血气方刚的于右任准备致书陕西巡抚,希望他“手刃西太后”,后为同窗所劝阻。于是他剃成光头,脱去上衣,光膀子提着大刀,以一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对联为背景,照了张相,意示要与腐败的清廷决裂。不料,此照片落入三原县令德锐的手中。县令以于右任的《半哭半笑楼诗草》和这张照片为证,诬其为“革命党”人,下令通缉。于右任遂亡命上海,化名刘学裕(“留学于”之意),就读于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1905年春,耶稣会欲变震旦为教会学校,以让马相伯“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Perrin)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马相伯也脱离震旦,与同学们一道创建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于右任参与此事。1906年,于右任与邵力子一道去日本考察报业,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从1907年开始,他在上海先后创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这些报纸不仅针砭时弊,揭露清廷的腐败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还关心民间疾苦,曾发起募捐赈灾活动,开创了新闻单位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先河。因为这些报纸的革命倾向,遭到清政府、日本驻沪领事和租界当局的嫉恨,或被查封,或被迫关闭,于右任本人也曾被捕入狱,东躲西藏。最后在上海南市商会会长沈缦云的帮助下,于1910年10月又创办了《民立报》,并荟萃一大批革命报人撰稿,有宋教仁、张季鸾、邵力子、叶楚伧、马君武等。他办报的准则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昔人以此为执政者之天职,吾则以此为新闻记者之不二法门。”“为维护新闻自由,必须要恪守新闻道德。新闻道德与新闻自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新闻道德的记者,比贪官污吏还可恶。”

      《民立报》还以大量篇幅宣传孙中山在国外的演讲和活动;同时把报社当作同盟会中部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辛亥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孙中山为答谢他宣传之功,曾送他一只炮弹筒作纪念,鼓励他像炮弹一样直飞猛进。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的谈话中也说过:“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革命的报纸。……这份报纸是于右任办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从以上于右任辛亥革命前的这段经历,可以想见辛亥革命成功时,他的心情。因此,《壬子元日》应该是他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抒发自己革命豪情的一首抒情诗。此时,他已34岁,青春已经只剩下尾巴,但是从心情上讲,正是他革命意志旺盛之时,所以有“不信青春唤不回”之句。第二句:“不容青史尽成灰”应该是他抒发革命意志的点睛之笔。本来历史是客观存在,是不会变成灰烬的。因此他这句诗的含义应该是指不让自己的生命平平无为地度过,而必须有所作为。第三、四句:“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应该是他回忆辛亥革命成功时的喜悦和爱国的心情。现在无法考证,当时他在上海是否参加过某次庆贺辛亥革命成功的宴会,但是作为诗来讲,也不一定非有其实,也可以是少数几个人为了万里江山的未来举杯庆贺。他这里用“低回”二字,显示了这种思绪回旋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的情景,更浓郁了这首诗所抒发的革命爱国情怀。

       因此,这首诗和今天的两岸关系是没有直接联系的。那么,前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为什么请人把这首诗写成条幅作为礼品赠给前海协会秘书长唐树备呢?我想,这不仅因为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又为两岸都尊敬的革命老人,更重要的是,他在晚年曾写下广为炎黄子孙所传颂的怀念故土、亲人,期盼海峡两岸统一的《鸡鸣曲》、《怀念大陆》和那首曾被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朗诵的千古绝唱《国殇》。

       他在《鸡鸣曲》中抒发了两岸鸡鸣相闻,却故旧亲人不能晤聚的悲哀: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

       伊人隔岸,如何不应?

       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

       遮莫千重兴万重,一叶渔艇冲烟波。

       1962年,于右任去台13年,在他83岁生日那天写了《怀念大陆》,发出“河山何日得珠还”的感慨:

       巢空子母三春乌,石烂鸳鸯七志齐。

       谁引熏风周大地?生民多难费安排。

       金马于今惊一世,河山何日得珠还?

       十年种得蓬莱水,投入家山一泫然。

       1962年,于右任患病住院,面对两岸对峙多年的现实,他只能长歌当哭,在绝望与悲愤中写了带有遗嘱性质的《国殇》,那当是他此类作品经典中的经典: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这啼血的诗篇,充分表达了他眷恋故土、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从这层意义上说,焦仁和先生选用于右任的诗句做礼品赠送给唐树备也是煞费苦心,颇有深意的。